蘋果Apple Pay2月18日將正式入華,傳言了兩個多月的消息總算是定下來了,但是有支付寶微信在前,Apple Pay能否跨越這兩座“大山”順利實行,Apple Pay在中國將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到底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吃的開”?
Apple Pay和支付寶微信的較量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用戶體驗和技術本質。
關于用戶體驗:越便捷省事,用戶越喜歡。
微信或支付寶支付:首先我們要解鎖手機-打開應用-掃碼或生成二維碼-輸入密碼(指紋支付)-完成支付。我們對這一流程操作步驟已經非常熟悉,但仔細一看也是非常繁瑣的,在不熟悉的情況下的確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支付完成。
蘋果Apple Pay支付:當我們需要進行支付操作時,需要將iPhone靠近支持協議的POS機、按下指紋,整個過程不存在app明文顯示,也無需密碼。所以這樣看來Apple Pay本身就有著比支付寶微信好的用戶體驗優勢。因為蘋果完全利用了自家的生態系統,利用NFC+Touch ID的方式簡化了支付過程,同時利用“Tokenization”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了加密,在超快的支付過程中加強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得不說太貼心了。
對比結論:Apple Pay支付操作的便捷性是顯而易見的,只需一個步驟,一秒之內完成支付,確實比支付寶微信的支付步驟簡單,但是使用Apple Pay是要有資本,有硬件的!首先用戶需要一款支持Apple Pay的iOS設備,像小編這樣沒有Apple的還Pay個毛,所以說這么便捷的支付功能不是誰想用就能用的。其次還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用以接受并嘗試Apple Pay。另外對于商家來說他們所用的POS機必須支持Apple Pay功能,這就要求商家要主動更新升級或替換POS機,這對于Apple Pay的實行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阻力,因為對于用慣了微信支付寶的商家來說,讓他主動做出改變也是非常難的。
關于技術本質:不同模式,各有所長。
微信、支付寶的技術模式:傳統的銀行支付體系包含商家、收單方、卡組織、發卡行和顧客五個要素,而微信支付寶支付模式等于踹開了收單方、卡組織、發卡行三方組織。這樣的模式導致支付寶、微信與收單方、卡組織、發卡行一定程度上是競爭對手的關系。如今支付寶、微信支付模式大行其道,自然也讓銀行等組織恨透了支付寶微信。
Apple Pay技術模式:蘋果利用“Tokenization”技術,將銀行卡信息轉化成一個字符串(Token)存在手機中。每當你支付時,手機就通過該Token再生成一個隨機Token和一組動態安全碼發給銀行,銀行再通過Token服務將其還原成銀行卡從而回傳授權完成支付。這一過程不與銀行搶奪交易信息、同時還近一步加密了交易信息,還不觸及傳統支付體系中任何一方的利益。銀行、卡組織、收單方都會很開心,這對于Apple Pay在中國的推行將起到助力的作用。
對比結論:由此可見,Apple Pay和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技術本質并不相同。理論上來說,在進入中國市場后,面對后兩者對手來說是有生存空間的,同時加密Token不會讓蘋果與商家任何一方知道你的銀行卡信息,從安全性來講蘋果Apple Pay也要勝過支付寶和微信。從自身操作體驗來講,Apple Pay只需要靠近POS機、按指紋兩步就可完成,比支付寶和微信打開應用、掃碼等步驟還要簡潔。Apple Pay的實行雖然會得到傳統支付體系的支持,但也意味著Apple Pay目前只能在線下支付領域實行,而且相對于微信支付寶在支付方面給用戶帶來的實惠,Apple Pay就很難為消費者帶來切實直接的實惠。所以說從技術上對比,Apple Pay的確更先進更便捷,但是越過技術層面,消費者可能在支付的過程中更在乎哪種支付方式更實惠便宜。
總之,如果單就支付工具這一功能來講,Apple Pay的確還未來到就已經使微信支付寶感到危機了,因為Apple Pay實在太便捷,這種技術的推廣也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微信支付寶在中國可不單單是一種支付工具,微信的社交功能、購物、游戲等、支付寶的淘寶、天貓,都全方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Apple Pay的技術牛是真的,千千萬萬中國人這么多年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也是真的,想去淘寶買個東西能用Apple Pay支付嗎?所以說Apple Pay入華想要和微信支付寶PK,一時半會兒怕是實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