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瀏覽器再次刷新速度紀錄,成為目前最快的主流瀏覽器之一。然而,雖然頁面加載速度有所提升,它“吃內存”的問題依然令人頭疼。
提速 10%,Chrome 變得更快了
谷歌近日表示,Chrome 在比較新的 Speedometer 3.0 基準測試中取得了歷史比較高分,比 2024 年 8 月提升了約 10%。這意味著網頁加載、響應速度都有明顯優化。谷歌稱,這項提升預計每年可為全球用戶節省數百萬小時的等待時間。
這次提速的背后,是一系列底層優化:
· 內存結構更加合理
· 字符串處理效率更高,采用了新哈希算法
· 渲染引擎 Blink 得到改進,使 CSS 樣式和字體渲染更流暢
老問題依舊:占內存高,電腦吃不消
盡管速度提升令人振奮,但老用戶最熟悉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Chrome 仍然是“內存殺手”。
許多用戶反映,打開多個標簽頁或安裝一些插件后,內存占用會迅速飆升。甚至有網友在 Reddit 上吐槽:就一個 Chrome 標簽頁,內存占用竟高達 6GB,導致系統卡頓,影響使用體驗。
谷歌推出“內存節省器”和“節能模式”作為應對
為了解決高內存占用問題,谷歌近年來陸續加入了“Memory Saver”(內存節省器)和“Energy Saver”(節能模式)等功能。理論上,這些功能可以在不活躍標簽頁中釋放內存,延長筆記本電腦續航。
但根據 TechRadar 報道,這些功能效果有限,無法從根本上緩解高內存消耗。在內存較小的設備上,Chrome 依舊讓人“用著吃力”。
一邊加速,一邊耗電耗資源,瀏覽器的兩難困局
隨著網頁應用越來越復雜,現代瀏覽器不得不在“性能”與“資源消耗”之間艱難平衡。Chrome 這次提速,是性能上的進步,但內存優化并未同步,導致很多用戶并沒有獲得實質性體驗提升。
更多人開始“另覓出路”:轉向 Firefox 和 Brave
在這種背景下,不少用戶已經開始轉向更輕量的瀏覽器,比如 Mozilla Firefox 和 Brave。這些瀏覽器不僅內存占用較低,還在隱私保護方面表現更好,更適合追求效率和安全的用戶。
此外,它們也提供更多自定義功能,更貼合部分用戶對瀏覽器的個性化需求。
速度提升固然重要,但資源優化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