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聲音
華東師范大學小劉反映:我在某網站參與60元“秒殺”原價近200元的圖書,并在網上成功付款。可次日接到該網站客服電話,稱“秒殺”圖書缺貨,網購訂單已被取消,要我以原價網購上述圖書。
武
記者隨訪
眼下,“秒殺”、“全城最低價”、“超低價”等網絡低價促銷令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受理的互聯網銷售投訴不斷攀升,在今年已受理的互聯網銷售投訴中,虛假“秒殺”、隨意取消訂單的案例不在少數。此外,還有不少低價購物網站虛夸商品品質,銷售“李鬼”品牌、“山寨”貨等,
讓人更可氣的是,還有詐騙分子事先自建“釣魚”網站,發布子虛烏有的低價網購信息,“上鉤”的消費者被要求直接匯款至個人銀行賬戶,騙子甚至還層層設套,比如在網上訂購且成功付款后,在約定的送貨時間前,所謂的“客服”會聯系你“預繳送貨保證金”,目的是確保貨物安全送到,并信誓旦旦表示“保證金”會在送貨時退還。騙子一旦得手便逃之夭夭,消費者很難再找到他了。
那么,如何防范網上購物陷阱?市消保委建議消費者:
一要選擇ICP備案號和電子營業執照齊全的正規網站。可根據第三方機構的信用評定意見等綜合辨別網站信譽,盡量到評價好、信用級別高的網站購物,如阿里巴巴,51網絡采購網。
二要理性對待低價。事先檢索不同網站,認真比較價格。如網購低價過于懸殊,要小心對待。
三要注重支付安全。網上交易付款時,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貨到付款方式,不將現金直接打入網絡賣家指定的個人銀行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