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運營商布局4G網絡的速度正在加快,范圍進一步擴大。市場研究公司Yankee Group研究報告稱,2013年底的全球LTE 4G網絡用戶將達到1.14億,2014年底則會翻番至2.58億。據測算,到2012年底,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商用LTE網絡將達到152個,2011年僅為47個。Analysys Mason預測,一些歐洲國家、拉丁美洲地區的新興市場及參與亞太頻帶計劃的東南亞國家將推出4G網絡。一些發達市場,如韓國,也將開始部署LTE網絡并利用其功能,如載波聚合,為提供速度更快的服務創建更強大的渠道。
根據GSA報告,截至2012年11月,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360家運營商正在投資LTE,目前全球已有51個國家和地區的113張LTE商用網絡。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近日也發布報告稱,今年全球LTE設備出貨量將達到9090萬部,而明年將增至2.75億部。
國內的4G發展也正呈加速之勢。近日,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愛立信在香港正式發布全球首個TD-LTE/LTE FDD融合商用網絡。有業內專家曾對LTE未來發展趨勢做出分析和預測。根據研究顯示,2010-2014年,全球LTE用戶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00%,增長速度會快于以往的所有移動標準,包括3G。在網絡發展方面,2013年全球將部署38906個LTE基站,到2015年基站數將達24.2萬個。
LTE或改變通信產業格局
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4G LTE設備作為移動基礎設施,到2015年的市場收入將達到80億美元,2016年則是175億美元。面對如此充滿誘惑力的市場,電信設備商已蠢蠢欲動,在4G LTE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數據顯示,2012年第二季度,憑借在美國、日本、韓國掀起的第一波LTE市場規模投資中的出色表現,愛立信的LTE收入居全球首位,阿朗緊隨其后,同時,諾西超越華為,成為全球第三大LTE設備供應商,而華為由于錯過了北美市場,上半年的LTE收入增速相對緩慢。
事實上,對于通信設備商來說,4G LTE或許還將是新的突破口。如今,3G網絡建設已完成,4G網絡建設尚未啟動。通信設備公司面臨“空窗期”,通訊設備制造商業績出現疲軟,通信設備商希望通過4G網絡建設獲得新的利益增長點。從全球五大電信設備商來看,除了未上市的華為沒有發布財報,其他四家企業在第三季度延續了上半年的低迷表現:中興虧損19.45億元;愛立信凈利潤3.24億美元,同比下滑42%;阿朗虧損1.46億歐元,同比轉虧;諾西凈利潤1.82億歐元,但上半年的巨虧已經讓諾西元氣大傷。隨著中國的4G在2013年的發展,各大運營商都將加大對4G的投入,投資規模預計不會少于3G。
對于面臨虧損的中興來說,TD-LTE的鋪設可謂是救命稻草。中興最近兩次變賣子公司“斷臂求生”,并在第三季度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也體現“空窗期”對設備商嚴重的影響。借助此次4G網絡的建設,中興有望扭轉危機實現盈利。
實際上,中興、大唐電信、華為等通信設備商都迫切需要4G網絡的建設來實現新的贏利點。從國內手機廠商來看,TD-LTE鋪設對硬件的需求將會迫使中國硬件廠商帶來又一次質的飛躍和新一批硬件更換,即量的需求。也可以說,TD-LTE的鋪設會給國內手機廠商帶來新機遇。
洗牌從4G開始須把握機會
應該說,全球正在推進的4G網絡建設,將成為刺激電信設備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據統計,北美市場共有14張LTE商用網,愛立信部署了其中10張,占絕對優勢;歐洲已有的38張LTE網絡,華為部署了其中的19張,優勢同樣明顯;亞太地區有18張LTE商用網,華為和愛立信各自部署了8張;中東及北非地區有7張LTE商用網絡,STC、Mobily、Zain、Etisalat、VIVA等運營商全部采用了華為的LTE設備。截至今年7月,在全球已商用的89張LTE網絡中,華為部署了其中45張,超過一半,華為已簽署的92個LTE商用合同,同樣位列業界第一。因此,借助新興4G市場的強勢崛起,華為將迎來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的最好機會。此外,中興憑借在中國移動首批TD-LTE終端招標會上的出色表現,在4G時代來臨之際,也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的業務增長。
可以說,4G時代的到來,對中國廠商最為有利。專家認為,華為和中興的訂單目前占整個行業的30%,但在未來五年將達到一半,因為它們在技術方面已趕上西方競爭對手。對于中國廠商來說,4G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表現在他給中國廠商帶來上升的可能,挑戰是說突破自我并不是那么容易。洗牌,或從4G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