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識TA,或者覺得TA像誰,都可以通過一條短信一個電話或是一條微博私信,一秒鐘化身正義使者,把TA的身份告訴警察,讓TA承擔法律責任!網上抓小偷,歡迎你參加!”今天,南京鼓樓警方“天羅地網抓小偷”協查平臺經過半個多月試運行正式上線,警方將“電子眼”捕捉到的那些身份難以確定的盜竊犯罪嫌疑人的圖片和視頻發布到平臺上,讓網友辨認,認出來獎勵千元。南京警方實施的這一抓小偷新舉措引發了不小關注。
試行半月認出倆小偷
據鼓樓公安分局介紹,網頁上發布的每一起涉案圖像協查通報,都是由一段幾秒鐘的視頻以及放大的犯罪嫌疑人面部或體態視頻截圖組成。網友只需點擊中國江蘇網主頁右側的“天羅地網抓小偷”專欄,就可以查看里面的相關圖像,進行辨認。“今日關注”、“扒竊”、“偷車”、“入室盜竊”、“其他”5個版塊構成了“涉案圖像信息協查”的主體框架,無論在網頁設計還是措辭用語上都很接地氣。
該平臺自2013年12月12日試運行以來,共發布涉案圖像協查20起,半個多月來通過這一平臺明確了兩名嫌疑人身份,并向認出嫌疑人的網友兌現了2000元獎勵。
據悉,第一個通過這一平臺為警方提供線索的是一名醫院保安。他發現警方公布的一嫌疑人與最近在醫院盜竊、被醫院監控拍到的嫌疑人相似,隨即舉報,并協助警方將其抓獲。
是否人肉搜索惹爭議
去年12月初,廣東陸豐某服裝店主在網上發布視頻截圖請求網友人肉“小偷”,導致一名女高中生自殺。那么,鼓樓警方公布嫌疑人影像的做法,是否也是另一種“人肉搜索”?是否侵權呢?
鼓樓警方介紹,設立平臺前,警方曾邀請南京大學等高校法學專家召開座談會,就警方做法進行法理論證。“這個平臺,相當于以前在大街小巷張貼的通緝令。”鼓樓警方表示,這個平臺發布的信息,與網民個人行為的人肉搜索有本質區別,平臺是單向的、保密的,只有警方可見舉報者與被舉報者的身份信息。
法律界人士認為,根據相關法律,“通緝令、懸賞通告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計算機網絡等方式發布。”南京警方此舉是正常行使偵查權,不侵犯隱私,但也要防止此種名義的濫用導致公民肖像權保護陷入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