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老紀路過現代城的黃太吉,正值飯點卻門可羅雀,周圍的永和人多、肯德基人多、星巴克人多、好利來人多,但。。互聯網思維煎餅店怎會如此冷清。
這讓老紀很是不解,在此前老紀看過黃太吉的創始人在媒體上的發言,通篇互聯網思維啊,黃太吉的營銷做的也很有創意總是出人意料啊,而且似乎外界也一片贊頌聲啊,按道理說不應該啊,老紀又去了其他三家店發現情況差不多,于是老紀在微信朋友圈里求教朋友們,2天時間總共收到了490多條回復700多個贊(這個贊老紀實在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老紀挑選了一些神回復在此:
1、黃太吉關鍵是不好吃,再多的營銷和思維也沒用;
2、再互聯網,產品都要被廣大接受同時可持續否則就是過路客;
3、沒有好產品總歸曇花一現;
4、再多的互聯網思維也要回歸產品本質,口味價格位置;
5、光有概念和營銷還是不行的,產品和服務才是本質;
6、因為他的味道真的不如煎餅攤;
7、好產品才是硬道理,光會營銷只能忽悠一陣子
8、黃太吉的東西體驗過,很一般,更多的是慕名來體驗,經不起推敲;
9、琢磨用戶心理太多忘了滿足心理需求;
10、因為產品本身,我帶娃吃過,他是個不挑嘴的孩子,但吃了一半后不肯吃,最終買了賽百味,永和好利來肯德基星巴克都讓他念念不忘,如果黃太吉也有哪怕一樣,大概就不會這么冷清了
11、吃過一次,再不去第二次,因為你終究吃的是食物,而不是宣傳
12、再互聯網思維,也需要企業要用心去經營品牌和創造自己的價值符號
13、何謂互聯網思維,如果僅僅依靠人為的制造話題以及人為的制造曝光吸眼球,終究會曇花一現
14、概念不如味道來得實惠
15、所有的營銷都是手段,最終還是產品決定一切
16、1、永和肯德基好利來受眾基礎是廣大人民群眾;2、老百姓不要也不懂互聯網思維,注重實惠;第一次被吸引去吃黃太吉的,多數是出于好奇心吧;從一家店擴張到四家店,腳步是不是太快了;老板四處演講,出書,電視臺電臺頻頻出鏡,心思不在經營上啊。
這些回復實際上總結起來就一條,用戶體驗是第一位的,產品好是一切的根本,其他的都是浮云,這就解決了我對黃太吉顧客少于其他店鋪的疑問,原來是用戶體驗和產品出現了問題,而不是互聯網思維不靈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黃太吉是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或者顛覆傳統行業的一朵奇芭啊,怎么名氣這么大卻比傳統行業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啊。這讓老紀不僅開始思考互聯網思維,以及整天把互聯網思維掛在嘴上,還有那些被貼上互聯網思維標簽的那些人們。
在過去的1年時間里,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為顯學。
無論你身處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如果你每天不說那么幾句互聯網思維的話你將被隔絕出社交圈。
而且互聯網思維已經進入了應用領域,做互聯網思維的手機,做互聯網思維的汽車,做互聯網思維的豆漿店,做互聯網思維的青樓,做互聯網思維的牛腩店,做互聯網思維的成人情趣店,似乎互聯網思維到了現在已經成了一段很靈驗的咒語,只要對著你現在做的事情大叫幾句互聯網思維,就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般的點石成金,但,互聯網思維就這么簡單嗎,就這么有效嗎,這么一藥治百病嗎?
對互聯網思維,很多人也有很多解釋。
互聯網思維是回歸?互聯網思維是社群;互聯網思維是回到常識;互聯網思維是連接一切;互聯網思維是參與感;互聯網思維是——-,在這里互聯網思維已經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老紀認為,在今天互聯網思維病了,哦,是那些整天滿嘴互聯網思維的那群人病了(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沒病只是裝病)。人民啊,警惕那些動不動就找你說互聯網思維的,你一定要問清楚他,他懂得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嗎?評價一個人說的互聯網思維是不是正見,就要看他是不是從用戶出發,以產品為本。其他的都可以成為野狐禪。
回到黃太吉,這個公司完全是80年代點子大師時代的產物,完全沒有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互聯網思維的一絲氣息。
互聯網思維是什么,如我之前所說,是“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是”極致的做產品“,而不是無節操無底線賣萌的做營銷。
我們說互聯網思維是一針捅破天,但這一針絕對不是營銷。很多人都說小米的成功是營銷,說老實話這絕對是工業時代的思維方式,小米成功的基石是產品,是性價比高的產品。
也請大家不要把黃太吉和雕爺牛腩并列了,因為一個是點子大師一個才是互聯網思維。雕爺的成功是營銷嗎,也不是的,雕爺的成功是深刻的洞察人性,以用戶為中心的產物。
說到這,你怎么看黃太吉,你怎么看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