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國內一線電商除了忙著打價格戰外,就是忙著推開放平臺。
而對于二線電商企業,或者是互聯網品牌、傳統品牌來說,進駐各大電商開放平臺,也成了一個低成本營銷的新方式。
面對未來眾多進駐平臺的供應商,平臺商們除了要服務好自己的用戶外,如何服務供應商,讓供應商在平臺上賺到錢則是他們面臨的新課題。
圈用戶也圈供應商
從各家開放平臺入駐商家的規律可以發現,最先入駐開放平臺的商家,通常是淘品牌或者是觸網比較早的傳統品牌。對于各家開放平臺來說,跟這些網絡品牌或者準網絡品牌合作,明顯會比與那些完全沒有互聯網營銷經驗的品牌容易得多。
在7月19日舉行的騰訊開放平臺大會上,騰訊電商正式宣布QQ網購開放平臺啟動,首批將接入300余家商戶,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引入超過1000家具有一定銷售規模及具有良好服務能力的商戶入駐QQ網購開放平臺。
雖然騰訊開放平臺采取定向邀請的方式,但是《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許多商家都是在淘寶或者天貓平臺上成長起來的大賣家。同時,這些商家中有許多還是京東商城或者亞馬遜開放平臺上的商戶。這類“腳踩多只船”的公司往往比較了解網購用戶,熟悉電子商務的運營規律,同時他們也深諳流量帶來銷售的真諦。因此,他們也“樂此不疲”在各個平臺上忙著開店。
國內B2C企業中,當當網是最早嘗試開放平臺的商家,但是當當網開放平臺時,網絡品牌還未成氣候,淘寶上的淘品牌在“出淘”(走出淘寶平臺建獨立站或者在別的平臺上開店)問題上還比較猶豫。同時,傳統線下品牌對電子商務渠道也還處于觀察期。
京東商城的開放平臺在2010年底上線。京東副總裁張守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開放平臺的建設可以與京東主流業務互補,會給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開放平臺也具有拉高毛利率的作用。
其實,無論是京東還是當當、亦或是亞馬遜,以零售模式起家的B2C企業開放平臺,更多的是想彌補自己的品類短板。比如,京東最擅長的品類是3C、家電,但如果想把時尚類服裝品類做好,就需要有對時尚足夠敏感度的買手,要對時尚行業有足夠深的理解;而要想做好生鮮、食品類目,就需要有這個類目的專業供應鏈支撐。另一方面,這些類目通過開放平臺的方式去經營,既能豐富自己的SKU,滿足用戶的需求,又可以規避自己的短板。最新的數據顯示,開放平臺的銷售額已經占到京東銷售總額的10%左右,這一數據說明京東商城也在開放平臺中嘗到了甜頭。
如今,騰訊也加入了開放平臺的戰局。騰訊最大的優勢就是流量優勢,這對平臺商家無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一位在淘寶、天貓平臺上做得非常成熟的服裝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服裝品牌,在一個平臺銷售額增長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會遇到增長瓶頸,不可能一直保持著倍速的增長,只有在更多的平臺上開店,才能不斷擴大銷售業績。
從各家開放平臺入駐商家的規律可以發現,最先入駐開放平臺的商家,通常是淘品牌或者是觸網比較早的傳統品牌。對于各家開放平臺來說,跟這些網絡品牌或者準網絡品牌合作,明顯會比與那些完全沒有互聯網營銷經驗的品牌容易得多。
此外,用戶體驗是各大電商平臺最為在意的部分,而這些有電商經驗的品牌已經在長期的網絡銷售鍛煉出來,無論在頁面呈現還是售后服務方面,對于用戶體驗都有著足夠的認知和滿足能力。因此,一線電商在跑馬圈地圈用戶的同時,也會用開放平臺來圈供應商,可謂一舉多得。
供應商服務能力成競爭關鍵
供應商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但同時也會把不同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而開放平臺只有提供好的服務,讓供應商的成本更低,更有錢賺,供應商才能提供更新更好的產品給該平臺,同時才有能力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去年10月,QQ網購上線試運營。最早入駐的是易迅網、珂蘭鉆石、好樂買等騰訊投資了的企業,以及運營超市品牌的1號店和運營化妝品品牌的天天網等。在當時的試運營期間,這些B2C企業與QQ網購合作方式是:由他們獨家運營QQ網購的行業類目,比如鞋類由好樂買獨家運營,鉆石珠寶類則由珂蘭鉆石獨家運營。
騰訊電商CEO吳宵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獨家運營只是一種過渡方式,而此次QQ網購開放平臺的啟動,則將大賣家放在了與B2C等同的競爭門檻上,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高水平的競爭來提升整個平臺的服務水準。顯然,騰訊是意識到:只通過幾家B2C企業無法支撐QQ網購平臺足夠豐富的商品選擇,而將騰訊流量引入,也需要有足夠多的商家和用戶需求,才能接得住這些流量。
對于進駐開放平臺的商家,騰訊開出的“招商條件”也足夠誘人:首批入駐商家在今年內將全部免除包括進場費、廣告費、扣點等在內的全部費用,并承諾投入大量營銷資源,以幫助商家店均UV(訪問用戶數)平均翻三倍,讓80%以上的入駐商家實現盈利。
不過,實行免費的開放平臺,騰訊并不是第一家。去年7月,亞馬遜正式開放平臺,其“我要開店”項目就對賣家實行無加入費、無年費、無平臺使用費等先期的“零投入”政策。
雖然免費是吸引供應商的一個有效手段,但在供應商看來,平臺的流量和政策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一位女裝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己在幾大開放平臺都有入駐,但從目前來看,還是淘寶、天貓的銷量最大。她同時也承認:在淘寶、天貓平臺上的投入是最大的,但帶來的收益也是成正比的。
另外,開放平臺能給供應商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也將成為開放平臺未來競爭的關鍵。一位在某B2C開放平臺上賣鞋的商家就向記者抱怨,由于管理問題,該平臺退換貨率非常高,而且貨損很大。這些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一些細節上,比如退回的鞋盒纏滿膠帶,影響了自己的二次銷售。而另一家開放平臺,則完全采取IT的方式解決問題,并沒有專人對接,任何問題只能發郵件來解決,商戶服務意識很差。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各開放平臺對供應商的爭奪,將不會像對用戶的爭奪那么激烈。因為供應商無論是出于對品牌傳播的需求,還是出于接觸顧客的需求,都會在更多的平臺上開店。供應商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但同時也會把不同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而開放平臺只有提供好的服務,讓供應商的成本更低,更有錢賺,供應商才能提供更新更好的產品給該平臺,同時才有能力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開放平臺大戰最終將比拼的是平臺的技術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