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開放普通用戶注冊,將注意力再次引向AI(人工智能)智能體領域。
5月13日,一度爆火的AI Agent(智能體)平臺Manus宣布開放注冊,所有用戶一次性獲得1000積分獎勵,每天可免費獲得300積分以執行一項任務。Manus產品負責人張濤在X(原推特)平臺上寫道:“經過2個月的努力,我們終于迎來這一刻!希望大家都能享受Manus的魅力。”
今年3月,初創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發布Manus的早期預覽版,將其稱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體產品”。從介紹來看,使用者只需要給Manus一個簡單的指令,它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任務。當時,由于想體驗Manus就需要獲得內測邀請碼,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都能看到許多希望獲得邀請碼的網友評論。
收費計劃被吐槽昂貴,公司近期完成新一輪融資
目前,Manus的收費計劃為積分制,有更高需求的用戶需升級計劃以獲取更多積分。Manus并沒有對消耗規則進行詳細解釋,而是稱任務的具體積分消耗取決于其復雜性和持續時間,并給出了3個關于數據分析、網頁設計和應用開發的案例,分別消耗了200、360和900積分。
在收費方面,Manus分別提供了每月19美元的基礎計劃、每月39美元的Plus計劃和每月199美元的Pro計劃。以基礎計劃為例,用戶每月將獲得1900積分,可以在購買積分時享受額外優惠,最多可以同時運行2個任務。
對于Manus的收費計劃,許多網友認為其價格較高。例如,作為Manus的早期付費用戶,PINE AI首席科學家李博杰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雖然Manus的表現有其亮眼之處,但從用戶體驗來看,積分的消耗速度很快,并且處理任務時所需的等待時間較長,很多細節還需要手動確認,在實用性上要遜于MainFunc旗下Genspark、OpenAI旗下Deep Research等競爭對手。
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譚劍指出,在生成數學代碼、產業調研報告等多項專項深度任務的測試中,Manus顯得有些 “力不從心”。他表示,如果將Manus視為一位調度各路“幫手”的“諸葛”,其還需要來自各類執行類APP和數據源等“武將”的支持,而Manus團隊能調度的資源并沒有深入各行各業。
目前,AI智能體行業內的競爭壓力逐漸升級,阿里、字節跳動、百度等國內大廠也紛紛入局。此時,Manus選擇突然開放注冊,或許也是在完成新一輪融資后感受到了成長壓力。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Manus背后的公司蝴蝶效應在由美國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領投的一輪融資中籌集了7500萬美元,估值達到5億美元。不過,這項投資正在接受美國財政部的審查。
專家:Agent仍處于建設階段,核心還是要看AI模型
那么,開放注冊對Manus意味著什么?Manus的故事又為AI Agent領域帶來哪些經驗和啟發?
分析指出,Manus在今年3月發布時能夠走紅,是因為大部分AI智能體產品在當時都沒有開放免費使用的機會,對于大眾來說依然比較陌生,所以在大量自媒體的推廣下,Manus能迅速獲得廣泛傳播。短期來看,AI Agent的能力還是很有限,更像是模型上的一個“插件”。
從技術角度來看,李博杰認為,為了追求通用,Manus的技術路線高度依賴計算機使用(computer use),用純視覺的方式瀏覽網頁,而這個領域目前還不太成熟,也造成其反應速度緩慢。同時,這也意味著,Manus更好的使用方式應該是幫助用戶處理一些涉及多模態或者交互的內容。
譚劍認為,AI Agent當下雖在部分領域表現出色,但整體仍處于發展階段。目前,Manus仍需在穩定性、理解精準度等方面持續打磨,尤其是擴展商業模式以接入更多更深入的專業應用和數據源,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全能智能體。
從整個行業來看,上海財經大學特聘教授、智能科技專家胡延平表示,模型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Agent的表現:“Manus和其他Agent共同的問題在于,面對知識信息型的任務,它們在達成度方面表現還好,但水準參差不齊,而在進行程序代碼型任務時常有斷點,達成度和水準都比較一般。主要原因是,智能體的核心能力其實都來自對模型能力、數據和工具的調用。”
胡延平認為,目前,Agent整體處于“基礎能力建設階段”,意味著“一夜之間可以涌現出成千上萬個Agent,但真正能打的沒幾個”。在這種局勢下,Manus開放注冊也是必然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Manus的技術服務水準提高到可以面對海量用戶了,另一方面,如果再不開放注冊,就會被成千上萬個Agent瓜分走用戶,錯過市場窗口期。”
胡延平還指出,現在將Agent都稱為智能體,其實也存在一定誤區,因為“智能體是智能發展的更高階段,可以稱之為智能體的Agent基本上還沒有出現”。在將來,通用Agent市場更可能被平臺模型拿走,專業場景的Agent則成為一些創業者和行業企業可以瓜分的長尾市場。
目前,Manus中文版仍在開發中。此前,4月16日,在2025亞馬遜云科技出海大會上,Manus產品負責人張濤表示,Manus的底層模型選擇了由亞馬遜支持的AI初創公司Anthropic旗下Claude模型,在構建Manus的過程中,公司最重要的技術理念在于“更多上下文,更少控制”。
3月11日,Manus宣布將與阿里通義千問團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國產模型和算力平臺上實現Manus的功能。對此,阿里通義方面表示:Manus和通義千問確實在進行開源模型方面的合作。我們期待與更多全球AI創新者開展合作。
轉自澎湃新聞